必须区分个别需求曲线和总需求曲线。
产品/服务的个体需求曲线(或需求计划)表示共同优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的对{价格,需求量}(以及公用事业中存在的其他产品所需的所有其他数量)功能)。
可能看起来这将是“最高”价格,但将它描述为那样会令人困惑。因为,如果价格发生变化,个人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取决于商品是否正常,一般来说是否存在“收入效应”(顺便说一下,并非所有效用函数都能产生收入效应) )。
此外,在个人层面,代表消费者的概念是需求量,而不是价格:消费者观察价格并响应需求量。
让我们现在转向总需求曲线。它只是每个价格的个别需求曲线的总和。在这里,我们有两种替代方法:
a)更“传统”的是所有消费者对所有价格水平都有非零需求计划,每个消费者都会随着价格上涨而降低需求。这里前面的讨论适用。
b)替代但同样“标准”的方法是争辩说,对于每个消费者,存在(可能不同的)“阈值”价格,高于该价格,个人要求零数量。因此,随着价格的下降,我们会想到更多的消费者以非零需求进入市场,这就是为什么随着价格的下降,总需求量增加。
这种方法意味着每个价格/数量组合中的价格水平是某些消费者的最低(“至少”)价格,而其他人愿意支付更多(因此他们为更高的价格水平贡献了正数量)。